- 2025年7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降至49.3%,显示市场需求偏弱,主要受外需走弱和消费增速放缓影响。
- 服务业和建筑业PMI也有所下行,整体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预计三季度将面临更大挑战。
- 政府可能出台更有力的宏观政策以提振内需,确保实现5.0%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
核心观点22025年7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为49.3%,较6月下降0.4个百分点,显示出市场需求偏弱的趋势。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也出现下滑,其中建筑业和服务业PMI分别为50.6%和50.0%。
制造业PMI的下降主要受新订单指数回落至49.4%影响,反映出外需走弱及稳增长政策效果减弱。
具体分析原因:一是外部经贸环境波动影响出口,二是居民消费增速放缓和房地产市场调整。
生产指数为50.5%,仍处于扩张区间,但受到需求走弱的拖累。
此外,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价格指数上升,可能使PPI环比转正。
企业规模方面,中型企业PMI回升,而大型和小型企业PMI均下滑,小型企业景气度偏低,可能导致城镇失业率上升,需加强稳就业政策。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0.3%,显示出其抗冲击能力强,景气度相对较好。
服务业方面,尽管旅游等行业活跃,但房地产市场降温拖累整体服务业景气度。
建筑业PMI因天气和市场因素下滑。
整体来看,内外需同步走弱加大了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预计8月制造业PMI可能继续小幅下行。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下半年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可能出台更大力度的降息和财政政策,以提振内需,确保实现5.0%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
考虑到政府负债率较低,政策空间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