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G(环境、社会、治理)投资理念强调在决策过程中同等重视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以推动企业融入社会责任,降低风险,实现长期回报。
- 海外方面,多个国际机构发布了与气候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指导文件,中国在气候目标和企业可持续披露方面也积极推进政策。
- 深交所对创业板指数方案进行优化,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以降低重大风险事件的概率。
核心观点2本期ESG双周报主要围绕全球及国内ESG政策动态进行梳理,强调ESG因素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
报告指出,ESG(环境、社会、治理)投资旨在推动企业将社会和环境要求融入业务中,以降低风险并实现长期回报。
在海外方面,亚洲开发银行发布了ISSB标准应用报告,显示全球已有30个地区纳入该标准,涵盖57%的全球GDP和50%的碳排放。
国际保险监管协会发布气候风险管理指南,助力保险行业应对气候风险。
净零银行业联盟调整气候目标设定,放宽对升温目标的要求。
美国绿色影响力交易所获得SEC批准,计划于2026年开业。
加拿大证监会暂停企业可持续披露规则的制定,以提高市场效率。
国内方面,习近平主席在气候峰会上强调国际合作与公正转型,并将于联合国气候大会前宣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金融统计制度,规范统计事项。
财政部和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气候相关披露意见,计划发布行业应用指南。
商务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支持低碳领域投资。
深交所修订创业板指数方案,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以降低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风险提示方面,报告提醒关注国内外ESG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超预期及历史数据对未来业绩的局限性。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关注ESG因素的投资机会,以降低风险并实现长期回报。
- 关注海外ESG政策动态,特别是亚开行、IAIS等机构发布的指导文件,可能影响相关行业投资。
- 关注国内政策变化,特别是气候相关披露准则和绿色金融政策,可能为企业提供新的投资机会。
- 关注创业板指数的优化,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有助于提升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和风险控制。
- 关注全球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保持灵活应对策略,以应对潜在的经济下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