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税战加大了中国物价下行压力,PPI和CPI持续低迷,反映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
- 下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继续承压,出口商品面临价格下行风险,整体出口形势可能恶化。
- 应对措施包括拓展非美市场、促进出口转内销、支持受影响企业及推动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
核心观点2本投资报告主要分析了关税战对中国物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当前中国物价低位运行,主要原因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而外部冲击如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进一步加大了物价下行压力。
一、上半年关税战对中国物价的影响表现为四个方面: 1. 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放缓,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导致输入性物价下行压力加大。
2. 中国对美直接出口回落,依赖美国市场的商品价格明显下降,出口相关商品的价格也随之走低。
3. 尽管“抢出口”支撑了总体出口,但部分商品因额外贸易成本需要降价,导致价格下降。
4. 中国对美反制关税对国内物价的影响相对有限,部分商品的进口价格上涨并未显著传导至终端市场。
二、下半年物价可能面临进一步压力: 1.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继续承压,输入性物价下行压力依旧存在。
2. 关税战可能逐步显现对中国整体出口的不利影响,出口商品价格面临下行风险。
3. 部分行业企业和就业受到冲击,可能延缓国内总需求的回升。
三、应对策略: 1. 支持外贸企业开拓非美市场,稳定经营和出口。
2. 打通优质商品的出口转内销渠道,推动消费政策扩围。
3. 及时救助外贸行业,提供失业补贴和融资支持。
4. 严控无序低价竞争,防止商品出口受阻后对国内价格的冲击。
尽管关税冲击加大了物价下行压力,解决中国物价低位运行的关键仍在于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建议继续加力扩围消费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回稳。
风险提示包括稳增长政策和特朗普关税政策的超预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