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交所继续吸引高质量的新兴企业,2025年新受理企业中有44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和科技领域。
- 新受理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均高于北交所同期水平,显示出其强劲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
- 投资者需关注半年报业绩超预期的稀缺性标的,并考虑从高贝塔转向寻找alpha收益的投资策略。
核心观点2
本报告分析了北交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在高端制造和硬科技领域的新发展动向,强调其作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特别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支持。
2025年6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科创板的政策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各板块的市场定位,北交所通过差异化的市值和财务标准,构建了多层次的准入体系,特别为研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了资本市场对接渠道。
截至2025年7月4日,北交所新受理企业数量达133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占比33.08%。
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材料和信息技术领域,涉及半导体、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等国家重点支持行业。
新受理企业的2024年营收大多集中在2-10亿之间,归母净利润也显著高于北交所同期水平,显示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在市场表现方面,本周北证50指数报1415.04点,整体PE有所下调。
投资者需关注市场风格变化及高贝塔持股的调整,未来投资方向应转向寻找具有alpha收益的标的。
流动性方面,北证A股日均成交额和换手率有所下滑,估值分布显示54.17%的企业PE超过45X。
本周北交所IPO审核方面,新受理32家企业,并有1家过会,审核状态更新显示多个企业进入不同审核阶段。
风险提示包括政策落地不达预期、数据统计误差及宏观环境风险。
整体来看,北交所在推动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方面展现出强劲的扩容潜力和市场活力。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投资北交所公司的稀缺性和专精特新小巨人所代表的新产业、科技产业公司。
- 关注2025年半年报业绩超预期、估值相对合理的稀缺性标的公司。
- 随着A股整体风格转换,需调整高贝塔持股,转向寻找alpha收益。
- 预计北交所新受理企业表现优于同期市场水平,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
- 关注流动性表现,尽管成交额有所下滑,但仍有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