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二季度,主动偏股基金股票仓位回升至85.76%,但未能形成“资产-负债”的正向循环,主动基金净流出加剧。
- 基金持仓集中度下降,主要加仓中小盘成长股和金融、通信等行业,减仓食品饮料和汽车等板块。
- 个人投资者成为主要增量资金,推动主动基金仓位上升,但整体负债端仍面临回本赎回压力,未来需关注负债端的资金回流情况。
核心观点22025年第二季度的投资报告显示,主动偏股基金的表现良好,但尚未形成“资产-负债”的正向循环。
主动基金的股票仓位回升至85.76%,其中A股占71.30%,港股占14.45%。
尽管二季度主动基金的业绩中位数为1.8%,且大多数基金实现正收益,但跑赢基准的比例有所下降,仍然超过50%。
因子暴露方面,表现较好的基金主要集中在高估值、低股息和中小市值等因子上,显示出“强者恒强”的特征。
在负债端,权益类基金整体获得资金净流入,但主动基金净流出规模扩大至901.02亿元,而被动基金则实现2045.16亿元的净流入。
尽管主动基金的业绩表现提升了持有人的回报,但“回本赎回”现象加剧,导致整体未能形成良性循环。
从持仓结构看,主动偏股基金继续加仓中小盘成长和价值股,重点关注通信、金融、军工和传媒等行业,减仓食品饮料、汽车等。
通信行业的配置迅速从低配转为超配,而食品饮料的配置降至低点。
“固收+”基金也与主动股基一致,增配金融、通信和军工等板块,减配食品饮料和汽车。
个人投资者在7月后成为市场主要增量资金,推动主动基金仓位上升。
未来,主动基金重获定价权的关键在于能否在良好业绩的基础上,促使负债端资金回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风险提示方面,需关注测算误差。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主动偏股基金应关注中盘/小盘成长和小盘价值股的投资机会。
- 建议增配金融、通信、军工等行业,减配食品饮料、汽车等传统行业。
- 关注持仓比例较低但阿尔法较高的板块,如银行、券商、保险等领域。
- 需警惕主动偏股基金持仓的反转特征,避免高持仓比例行业的投资。
- 关注个人投资者的增量资金流入对市场的影响,促进主动基金的回流。
- 未来需关注主动基金的业绩表现能否带动负债端的资金回流,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