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暂停购债主要是由于1月政府债供给量较低,购债的必要性下降。
此举还意在引导利率回归合理水平,并防范资金空转,避免市场过度流动性。
短端利率可能上行,长端定价逻辑仍受降息预期和年初配置力量的影响,调整可能成为买入机会。
核心观点2央行暂停购债的决定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宏观层面上,央行的购债始于2024年8月,目的是应对政府债券市场供给压力,并通过投放流动性来稳定市场。
自那时起,央行累计净买入国债1万亿元,缓解了市场的供给紧张。
然而,2025年1月起暂停购债的主要原因是1月政府债供给量相对较低,购债的必要性下降。
此外,央行希望引导利率回归合理水平,防止资金空转,以避免市场过度充裕。
微观层面上,央行的购债主要影响短端利率,而对长端利率的直接影响有限。
暂停购债后,短端利率出现上行趋势,3年及以内国债收益率回调3-5个基点。
尽管短期内市场对降息的预期较强,但短端利率的调整空间可能有限。
长端利率的定价逻辑仍受到降准降息预期和年初配置盘买入力量的影响。
总体来看,央行暂停购债是基于当前市场供需状况和对利率合理化的考量,未来可能会在适当时机恢复购债操作。
同时,市场对流动性和利率的预期仍需密切关注。
风险因素包括财政政策、流动性变化及海外经济的超预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