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报详细页

东吴证券-宏观深度报告:跨越百年的产能调整经验,如何从失衡到再平衡-250805

研报作者:芦哲,占烁 来自:东吴证券 时间:2025-08-05 19:49:28
  • 股票名称
  • 股票代码
  • 研报类型
    (PDF)
  • 发布者
    王****明
  • 研报出处
    东吴证券
  • 研报页数
    21 页
  • 推荐评级
  • 研报大小
    1,042 KB
研究报告内容
1/21

核心观点1

1. 产能失衡存在负反馈循环,若不加控制,可能持续二三十年,市场自发出清的过程漫长且艰难。

2. 政府干预在应对产能失衡中比不干预更有效,历史案例显示积极的政策干预能够更快走出萧条。

3. 供需再平衡需要同步控制产能、修复信用和稳定就业,单靠供给或需求政策都不够。

4. 大规模供需失衡可为劳动工资改善和内需回升提供机会,有助于推动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型。

5. 新兴产业的去产能与反垄断需交替进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和政府行为是根本。

核心观点2

本报告通过分析三个历史典型案例,探讨了产能调整对供需再平衡的启示。

主要结论如下: 1. 产能失衡存在负反馈循环,若不加控制,可能持续二三十年。

失衡过程容易自我强化,导致物价下跌、企业利润减少、消费需求下降等问题,依靠市场自发出清可能耗时较久。

2. 政府干预在应对产能失衡时比不干预更有效。

1929年大萧条后,美国通过政策干预和需求刺激迅速复苏,而日本在70年代和90年代的干预策略则导致萧条时间延长。

3. 供需再平衡需要多方面同步发力,包括控制产能、修复信用和稳定就业等。

单靠供给或需求政策都不足以解决问题。

4. 大规模供需失衡中蕴含机会,有助于推动劳动工资改善和内需回升,促进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

5. 对新兴产业而言,去产能与反垄断政策需交替进行,关键在于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维护竞争秩序,防止垄断形成。

风险提示包括历史案例的时间间隔可能导致细节缺失、不同国家和时期的环境差异,以及在国际和历史比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

推荐给朋友: 收藏    |      
  • 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