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CPI同比由负转正,核心CPI持续上涨,显示消费需求回暖但不均衡。
PPI同比降幅收窄,主要受外需疲软和能源价格上行影响,反映工业需求依然疲弱。
未来CPI和PPI走势将受到国际油价回落和财政补贴到位的双重影响,但整体修复幅度有限,需警惕“低工资-高物价”循环风险。
核心观点26月物价数据点评显示,CPI与PPI的背离趋势加剧,反映出经济复苏的不均衡。
具体来看,6月CPI同比增长0.1%,环比下降0.1%,而PPI同比降幅扩大至-3.6%。
CPI的回升主要得益于能源价格的拖累减弱,而核心CPI的上涨则表明需求在回暖,但各项需求并不均衡。
交通、通信、房租等领域的需求强劲,而衣着、教育、旅游等领域则出现下降。
服务CPI持续增长,消费品CPI逐步修复,显示出消费结构的转变。
生活资料PPI环比走弱,主要是由于政策驱动的需求减缓。
高温天气限制了基建开工,导致需求不足,而国际油价的上涨则对上游价格有所修复。
从居民收入角度看,房租企稳可能暗示收入改善停滞,进而影响总需求复苏。
猪肉价格的下跌则反映出供需失衡,企业活动的疲软迹象明显。
家用器具价格的上涨可能是补贴断档期的价格转嫁行为。
展望未来,尽管CPI在外部干扰项减少的情况下有所回升,但需求复苏的不均衡格局仍需巩固。
国际油价有回落趋势,可能导致下月CPI回落。
财政补贴的到位可能改善企业利润,但整体经济向上修复的幅度有限。
风险方面,需关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及政策效果的滞后。